中优农产品交易中心欢迎您! | 中优农实时交易大数据展示

管家婆168彩图

CIGAPTC Information

中优农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中优农资讯  >  产业动态

提升耕地质量 推动绿色发展(实践篇)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_农民日报            发布时间:2017-10-10

  耕地是农业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但在长期发展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加强耕地保护,提升耕地质量,实现“藏粮于地”是当前我国在土地利用上的重要原则,也是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方面。在论坛上,来自全国十几个省份农业系统的代表参加了会议,围绕各地耕地保护情况以及促进耕地地力修复的好技术、好经验、好模式等进行了深度讨论。

  科学用肥提高耕地质量

  农业部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保护监督处处长李荣

  在绿色发展的新形势下,面对减肥增效的新形势新要求,必须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推动耕地地力水平和作物营养水平的同步提高。

  科学用肥,促进耕地质量提高,应当从四个方面进行。首先在肥料使用结构上,要坚持有无结合的原则,即有机肥和化肥搭配使用,改善土壤结构,进而提升耕地的土壤肥力。其次要提高土壤的抗病能力,在肥料种类选用上,根据施肥配方科学施用,大量和微量元素要合理配置,营造良好的微生态环境。三是要提高化肥的质量,肥料不仅要做到量足,还要做到质优。要严把质量关,特别是防止肥料中有害物质超标,对耕地质量造成伤害。四是要科学调理土壤,因地制宜科学使用土壤调理剂,发挥出调节土壤微生态环境、平衡土壤酸碱度、改善结构的作用,确保耕地地力水平持续稳步提升。

  科学施用含硅肥料,有利于提高农作物质量安全水平。含硅肥料是一种新型肥料,在日本被列为继氮磷钾之后的第四大肥料,主要用于水稻、小麦、玉米等禾本科作物。近年我们在应用过程中发现,含硅肥料能提高肥料利用效率,治理土壤盐碱化,减少氮磷钾元素流失。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进行含有机硅添加剂肥料改良耕地的作用机理研究,努力推动将有机硅添加剂应用到大型化肥企业,从生产源头提高肥料利用水平,降低肥料二次加工的成本。

  耕地改良助有机农业发展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农技推广中心研究员王利军

  巴彦淖尔,在蒙古语里的意思是富饶的湖泊。巴彦淖尔市全市土地面积6.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67万人,全市现有耕地1100多万亩,黄河流经我市345公里,地势平坦,日照总时数3100~3300小时。依托丰富的水、土、光、热等自然资源,我市逐步形成了粮油、番茄、脱水菜、果蔬、肉羊、制药、酿造等十大优势产业。

  近年来,巴彦淖尔市紧紧依托天赋异秉的自然条件,着力打造全域绿色有机高端农业生产加工基地。为此巴彦淖尔市先后实施了一些重要的民生项目,旨在提升耕地质量,推动全市农业实现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为实现全市化肥减量增效,我中心积极引进各类型的新型肥料,并在不同的作物上开展实验示范。2016年,我们引进了硅谷肥料,在玉米、向日葵、果蔬等作物上开展实验,实验面积44亩。实验数据表明,粮油、果蔬等作物增产增收效果明显。目前全市硅谷肥料的应用面积4万亩以上,2017年用量达150吨。

  巴彦淖尔市现有耕地1072.8万亩,其中480万亩存在不同程度的盐碱化,占总耕地面积的45.1%,导致种植作物出苗难、产量低、效益差,严重制约全市农业综合效益提升、农业结构调整和畜牧业的发展。近年来,我们与清华大学、内蒙古土肥站等多家单位合作,在耕地实验基础上,针对不同盐碱化耕地治理集成了三种技术改良模式。其中的“五位一体”改良模式主要是增施有机肥,增种耐盐作物的改良品种,也包括使用有机硅治理盐碱土壤。经过多种改良技术模式的应用,耕地有机质含量有所提升,土壤中盐分含量下降,改良提质效果明显,2017年全市用有机硅改良盐碱化耕地的面积在445亩以上。

  今后,巴彦淖尔市将与硅谷农科院等科研院所继续开展深度合作,拓展合作领域,在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同时,助推全市绿色有机农业快速发展。

  为探索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河北省积极推动果菜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助推农业实现绿色发展。

  因地制宜,一县一策。各项目县结合本地实际,通过多次调研分析、研讨论证,做到一县一策一方案。抚宁区主要采用“畜—沼—果”、“有机肥+水肥一体化”技术模式;邢台县主要采用“有机肥+配方肥”和果园生草技术模式;藁城区主要采用“有机肥+配方肥”技术模式,探索敞口式有机肥企业遴选机制;涿州主要采用“有机肥+复合微生物肥+水肥一体化”和秸秆无害化处理技术模式;平泉主要采用“有机肥+水肥一体化”和秸秆反应堆技术模式;永清主要采用“有机肥+配方肥”和尾菜回收加工有机肥技术模式,采取政府打包购买综合服务方式实施;青县主要采用“有机肥+配方肥(有机无机复混肥和腐殖酸水溶肥)”和尾菜处理技术模式。    ——河北省土壤肥料总站王贺军

  陕西省为推进化肥减量工作采取了四方面措施。

  一是精准施肥。根据不同区域土壤条件、作物产量潜力和养分综合管理要求,合理制定各区域、作物单位面积施肥限量标准,减少盲目施肥行为。

  二是调整化肥使用结构。优化氮、磷、钾养分配比,促进大量元素与中微量元素配合。引导肥料产品优化升级,大力推广高效新型肥料。

  三是改进施肥方式。研发推广适用施肥设备,改表施、撒施为机械深施、水肥一体化、叶面喷施等方式。

  四是有机肥替代化肥。合理利用有机养分资源,用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提升耕地基础地力,用耕地内在养分替代部分外来化肥养分投入。

  今后,陕西省将突出果树作物、兼顾粮菜作物,围绕配方肥推广和施肥方式转变这个重心,因地制宜加大商品有机肥料应用和水肥一体化技术示范,多途径提高化肥利用率,促进化肥用量零增长目标实现。

  ——陕西省土壤肥料工作站徐文华

  吉林省从四个方面入手,抓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一是加强黑土地保护。长期以来,我省一直高度重视黑土地保护工作,狠抓水土流失,推进有机配肥,实施保护性工作,加强质量监测。

  二是加强耕地质量建设,促进耕地质量稳步提升。以耕地质量建设为中心,开展一系列耕地质量保护和建设项目,农业基础设施得到了加强,机械化、耕作水平和排灌抗灾能力得到提升,耕地质量和农田环境得到改善。

  三是加强测土配方施肥推广。实施一系列减肥增效的基础措施,通过宣传手段,使技术得到了深度推广、普及,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业面源污染的压力。

  四是加强实验室引领,推动技术的推广应用。我们做了几方面示范,第一项是种肥重播。第二项是玉米、水稻控肥示范。第三项是强化黑土地保护利用的同时,抓好西部盐碱地,东部酸化土壤的改良工作。

  ——吉林省土壤肥料总站靳锋云

  为提升耕地质量水平,加快农业绿色发展方式形成,江西省主要从四方面着手。

  强化耕地质量监测。目前,全省已有国家级耕地质量监测点46个,省、市、县级监测点436个,基本涵盖了各主要农作物、土壤类型和农业分区。

  强化耕地质量建设。以种植利用绿肥、推广使用有机肥为主要措施,同时大力推广应用商品有机肥,将之纳入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补贴范围,加大对农民增施有机肥的补贴力度。

  强化技术集成应用。先后启动实施了水稻防早衰工程、“一斤石灰一斤粮”增产行动、“四控一减”提质增效试点行动等重大技术推广活动,在各地集成推广应用了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节水灌溉等实用土肥水技术。

  强化智慧土肥建设。开发了测土配方施肥手机APP,开通了测土施肥短信息查询服务号码,使广大农业生产者与科学施肥技术实现了点到点的“零距离”接触,显著提高了科学施肥技术到位率。

  ——江西省土壤肥料技术推广站周培建

  湖北省突出“调”字,加快推进绿色技术研发。一是加强技术研发。重点开展作物周年绿色高效模式利用研究,定向开展肥料新产品研发。二是加快产品推广。示范推广绿色模式及配方肥等新型肥料,加快淘汰低含量单质肥料品种。三是大力集成绿色模式。按照土壤养分状况和作物需肥规律,分区域、分作物集成推广绿色高效施肥技术模式。

  突出“替”字,充分推进资源合理利用。一是推进有机肥资源化利用。鼓励规模化养殖企业利用畜禽粪便生产有机肥,引导农民积造农家肥,推广应用商品有机肥,支持农民增施有机肥。二是推进秸秆养分还田。推进秸秆粉碎翻压还田、快速腐熟还田、过腹还田和盖草还田,使秸秆取之于田、用之于田。三是因地制宜种植绿肥。充分利用冬闲田,实行养地作物与用地作物轮作,推广种植绿肥。引导农民施用根瘤菌等具有固氮作物的微生物肥料,促进花生、大豆和紫云英等作物固氮肥田。        

  ——湖北农技推广总站段志红

  让好技术得到更好应用

  河北省农业厅原副厅长张文军

  随着农业向绿色发展转变,我国对耕地质量保护和提升日益重视。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就提出了“沃土工程”。经过十多年的推进,耕地质量有了明显提升。我们分析土壤和肥料,应该从农业的大方向中分析,而对农业的认识,要运用哲学中的矛盾观,找出存在的主要矛盾,再针对矛盾采取措施。我认为,现阶段农业的主要矛盾包括数量与质量、传统与现代、分散经营与规模化经营、污染与绿色、浪费与节约、资源利用和生态保护等。下一步我们的工作就应该在这些方面加大力度。

  对此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我提几条建议。第一,依据中央一号文件,完善相关的政策体系,科学确定产业的发展方向,特别是在增加研究投入、推进科技转化效率等方面应该加大力度。第二,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市场准入,营造奖优惩劣的市场氛围,保护绿色优质产品。第三,注重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好的技术、好的产品,要先由新型经营主体带头,辐射带动周边农户施用,这样推广力度更大。要加强对新型经营主体的教育培训,让他们对新技术、新品种有更深入的理解。第四,要做到农机农艺结合。再好的产品,没有好的设备推动也不行,要进一步推动现代化装备和好技术有机结合。第五,加强宣传引导。利用媒体舆论和其他宣传手段等,提高新技术的影响力和带动作用。最后,生产、开发、示范、推广应该做到一体化推进。

  河南省在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工作中,坚持做到“五个精准”。

  精准地力评价。对耕地质量开展“全面体检”,开展省市县三级耕地地力评价。建立了河南省全覆盖多尺度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提出了7种限制类型耕地的分布区域和地力提升技术途径。

  精准确定用量。建立完善主要作物施肥指标体系,为施肥精准用量奠定了基础。

  精准制定配方。在计算机、手机等平台上搭建科学施肥专家指导系统,精准制定施肥配方,全省每县年均发布配方5-10个。

  精准企业供肥。加强农企合作,有效解决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技术转化“最后一道坎”的问题。建立乡村配肥供肥网点,应用智能化配肥设备,方便农民购肥配肥用肥,满足农民对配方肥小批量、个性化的需求。

  精准农民施用。利用基础工作成果,农技专家“田间会诊”,开出田块施肥建议卡,探索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等用肥私人定制。

  ——河南省农业厅王俊忠

  湖北省主要从四方面抓好耕地质量提升与保护工作。抓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加强补充耕地质量验收评定工作,建立了国土、农业协调工作机制;积极参与永久基本农田划定、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监督考核等工作。

  抓耕地质量示范和监测体系建设。率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示范区建设,计划用2-3年时间在全省每个乡镇建设一个2万亩的耕地质量建设核心示范区。

  抓测土配方施肥,推进科学施肥。一是推进肥料结构调整,大力推进新肥料新技术应用。二是推进施肥方式优化。因地制宜推进化肥机械深施等技术,减少养分挥发和流失。

  抓有机肥替减行动。及时纠正“化肥无用论”、“消灭化肥”等错误认识,引导社会各界正确认知化肥科学施用。打造有机肥替减化肥行动示范区,推进农作物生产投入品管理标准化。就地就近利用畜禽废弃物、农作物秸秆等有机肥资源,变废为宝。

  ——湖北省耕地质量与肥料工作总站

  戴志刚

  四川省以绿色机制为动能,试点探索机制模式创新。积极尝试政府购买服务,引导社会资本参与试点。

  一是畜禽粪便综合利用PPP模式试点。推广“政府+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探索以农业行政部门为项目发起人,以沼渣沼液等畜禽粪便综合利用产品经销权为基础,以政府采购依法公开选择合作伙伴,以财政补贴为主要投资方式,以农业部门规范监管为重点,以沼肥异地还田利用为主要形式的畜禽粪便治理PPP模式。

  二是购买植保病虫害防治公共服务试点。在46个县(市、区)开展政府购买植保服务试点,培育壮大新型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187个,服务种植专合社(种植大户、家庭农场)749个,服务面积172.2万亩,带动专业化统防统治1280万亩次。

  三是创新减量增效技术推广模式。农业厅向全社会发布公告,征集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模式,在论证评估的基础上,宣传、推广、支持可复制、可持续的典型模式。——四川省农业厅张辉

  2017年云南省在9个州(市)19个石漠化重点县(市、区)开展耕地休耕制度试点工作,实施休耕面积20万亩。为探索适合各地后续产业发展的休耕技术模式,云南因地制宜提出四种模式:免耕净种绿肥;少耕肥豆轮作;免耕肥草间套种;免耕牧草过腹还田。

  为了确保耕地休耕制度试点工作真实可靠,试点县根据休耕地块,进行以休耕培肥模式、土壤墒情、休耕监测、效益分析等资料为基础的数据库建设,建立健全休耕前后土壤相关技术数据对比,对休耕耕地图块做到精确定位。

  严管资金,直补到户。试点县各乡镇根据休耕试点任务编制休耕农户名册,经公示确认无异议后上报县财政局,县财政局按休耕农户名册将补贴资金通过“一卡通”直接发放给农户。休耕补贴采取先建后补的原则,对实施完成的村组,经检查审核达到实施要求后,按农户耕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数,通过“一卡通”的方式将补助资金发放给农户。

  ——云南省土壤肥料工作站熊艳

  为提升耕地质量,广西大力加强制度建设。根据农业部《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印发了《广西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及其推进落实方案》。2016年6月印发了《广西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目标任务考核办法(试行)》,对广西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工作任务进一步细化落实。

  2014年5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厅成立“广西治理稻米重金属超标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6月,成立“广西治理稻米重金属含量超标治理工作专家组”,共同推进稻米重金属污染防控相关工作。

  强化技术支撑。各级土肥部门成立相应的专家团队,围绕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加强与科研、教学部门专家的合作,提高肥料试验、施肥指标体系等科技含量和工作质量。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技术培训,不断更新技术知识,提高业务素质,增强服务能力。

分享至:
线